订单需求成倍增长
1月18日,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接到武汉协和医院打来的紧急电话,希望利用机器人来协助医院进行消毒,从而缓解医护人员紧缺现状和感染风险。随后公司立即将十几台消毒机器人送往武汉,并派遣了五名工程师驻扎在武汉各大医院。
“借助消毒机器人7*24小时工作,医院的消毒效率大大提升。”潘晶告诉财经。此前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脑垂体瘤患者,由于当时病人没有新冠肺炎症状,导致1名医生、13名护士感染,整个18楼将近30个手术室被迫关闭,钛米紧急将原本在综合手术室的消毒机器人调到神经外科,此前分两周才能完成的消毒工作,仅三天机器人就帮助医院恢复了楼层使用。
除了消毒机器人以外,钛米还先后输送了自助发热初筛工作站、隔离病房陪伴机器人等,用于解决疫情现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及病人的病情筛查、隔离区送药等问题。据潘晶透露,目前公司约有350台机器在全国130多家医院运行。“春节期间,需求量迅速上升,受供应链部分零部件厂商复工时间影响,产品供应曾一度吃紧,连样机都投放到了一线。”潘晶表示。
对于机器人公司而言,疫情是一场突击考验,更是加速产品落地、发现问题并加速产品更新升级的催化剂。
金浦投资于2018年投资了医疗机器人项目。金浦投资业务董事江厚佳告诉财经,“医疗机器人市场原本处于初期阶段,疫情使得整个市场的教育程度迅速提升,并且受到投资圈的广泛追捧。”
“医疗市场接受一款新产品,从技术研发到教育市场,再到***后的销售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如今市场需求倒逼产品落地,也会助力产品走向标准化。”江厚佳称。他认为疫情之后在某些特殊的医用场景下用机器人逐渐替代人力,来降低医护人员
职业损伤以及人力成本将被市场广泛接受,甚至有望成为医疗机构的标配。
疫情催化“无人”刚需
事实上,无论是医疗机器人还是更广义上的无人配送机器人,过去几年一直处于研发或小规模试用阶段,除了技术壁垒,更重要的是对业务流程以及产品稳定性、可靠性的打磨。
“疫情对机器人市场的成熟度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,加速了大家对这一产品形态的价值认同。”潘晶称。在他看来如何在特殊场景下,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是长期任务,尤其医疗是一个对产品成熟度和可靠性要求高度苛刻的场景,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机器人任务规划和执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例如在开放式空间,消毒机器人可以灵活应对,但在病房、手术室等复杂空间,还要考虑到消毒机器人与周遭仪器的兼容性,不能影响其他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。此外如何通过控制算法,让机器人更聪明地识别消毒环境中是否有人,在有人的情况下采取兼容消毒方式,无人的情况下采用更高的消毒灭菌方式,以及在算法上和临床一起去定义,什么样的消毒浓度控制曲线,能够更高效的阻断疫情,都成为新的研发方向。
除了医疗机器人,一些无人配送机器人公司也在医疗落地场景进行积极探索。
疫情爆发之后,YOGO机器人订单也出现激增,无人配送机器人和消毒机器人订单上涨了2-3倍,意向订单额过千万元。2月19日,武汉金银潭医院首次启用了YOGO喷雾消杀机器人来进行消毒。在医院的门诊大厅里,身高1米左右的机器人,一边行走一边喷出雾状消毒液。2000平米的大厅,机器人消毒大约需要3分钟,每天7、8小时的循环消毒,基本可以满足大厅的消毒需求。
在技术方案上,YOGO采取了在原有配送机器人上方,加装喷雾消杀模块。YOGO有个机器人创始人赵明认为,大的挑战是一线部署工作。武汉封城之后工程师无法去现场实施,为此团队开发了远程部署工具,代理商协助将机器人运送到医院,并推着机器人在医院门诊厅走两圈,建模工具会自动收集现场信息,完成机器人的进场部署。但由于工程师不在现场,远程部署的工具在收集信息的时候,会把一些临时的障碍物也一起收集进来,还需要工程师去判断调整。
“未来机器人一定会实现‘开箱即用’,尽管还有很多技术难度要突破,但这是未来的趋势,我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突破。”赵明表示。
他认为未来机器人将进一步刺激线上市场,同时改变公共空间的服务模式。疫情让用户从关注配送效率到关注配送安全,所产出的新需求将加速无人化配送时代的到来。同时还加速了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用户培育和市场落地,龙头企业也有望在这次突击考验中脱颖而出。
工博士--我们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化综合智能解决方案
成为顶尖的机器人智能服务平台
工在千秋,众创未来,让有机器人的地方就有工博士
- 下一篇:快递智能到楼下?不,有个机器人来送到你手里
- 上一篇:新基建带动有个机器人的无限可能